《中国乡村发现》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新媒体时代农业电视节目的创新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成为我国未来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随着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力度的不断加大,对农传媒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对在农村有着广大受众群体、影响力最大的电视传媒,它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村村通工程普及,当城镇和农村的差距越来越小,当农村地区被新媒体渗透时,电视农业路在何方呢?先来看下面这条统计数据。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 CNNIC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86亿,与2014年年底相比增加800万。此外,2015年上半年,手机支付、手机网购、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达到2.76亿、2.70亿和1.68亿,半年度增长率分别为26.9%、14.5%和25.0%。 这条信息告诉我们了几点:第一,新媒体普及速度和网民的自主加入意愿比我们想象中更快更强烈;第二,中国农村网民的数量和增长速度相当可观,未来潜力不可估量;第三,手机网民及手机各种支付的数量飞速发展,这其中农村数量不在少数…… 毋庸置疑,新媒体已经给我们传统媒体以巨大的冲击,电视农业节目必在其中。那么曾经在农村地区稳扎稳打的农业电视节目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变“推”为“抱”,加快速度与新媒体融合 目前,传统媒体的转型以及与新媒体融合,不能简单理解成是渠道向平台的反向入侵。媒体融合时代的主题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个媒体都长成影响力巨大的超级怪兽不可能也不现实,在媒体新旧融合中,传统媒体要深刻认识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并调整相应的策略:第一,在提升渠道广度基础上增加自身平台宽度;第二,要善于借力于大平台或与有助提升自身实力的其他平台或渠道合作;第三,平台的扩大,不局限于网络。 具体到农业节目,在保障好电视节目制作的同时,增加平台宽度,利用手机APP,将节目内容放置网络平台同步播出,或借力将视频放置影响力大的网络平台,一个产品多处展示,多渠道宣传,让农民朋友多渠道获取,让新旧媒体坦诚拥抱,你借平台,他借内容,各取所需。 媒介融合给农业电视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节目的播出平台增加,视音频的播放载体不再仅局限于电视机。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卫星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不断崛起,与传统电视一道呈现出丰富的融合特征。人们看电视的行为也日益由原来的家庭式、固定式收视向个人收视、移动收视等多样化方式演进。非线性传播、互动性、跨平台、个性化,是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节目最突出的特征。 媒介融合使得农业电视节目的传播形态由原来的线性传播向非线性传播演变,观众收看更为方便,反馈更为快捷。媒介融合环境下的电视节目以在线观看、视频下载、网络直播或者互动娱乐等形式为主,在许多层面实现了对传统电视节目的超越,因而在满足受众需求方面显现了相当的优势。 目前,我国农业电视节目的网络化工作已经初步完成,及时发布节目信息,开通互动平台,让网络成为农业电视节目和城乡观众沟通的重要桥梁。吉林电视台的乡村频道、山东电视台的农科频道、河北电视台的农民频道等专业频道,以及优秀农业电视栏目,如荆州电视台的《垄上行》、湖南卫视的《乡村发现》、贵州电视台的《我们农民工》、北京电视台的《京郊大地》等,大都可以进行网上直播、点播和信息互动,网络已经成为农业电视节目对外传播的新渠道。中央电视台还设置了CCTV社区、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设置了广视互动论坛,为观众的反馈、评论提供数字化社区服务平台。 记者所在的洛阳广播电视台的《金色田野》栏目快速与新媒体融合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金色田野》栏目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每期播出的节目在微博微信中提前预告,重点内容视频展示,起到了推广助力的作用。 二、变“怯”为“信”,提升质量打内容为王牌 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公信力和精英文化,在于实力雄厚的内容制作团队,这不是一般的网络媒体能够具备和获取的。所以,不要“怯”新媒体的席卷而来,要“自信”于自身的实力,只要做好节目内容就能增强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竞争力。 目前,一些农业电视节目像《致富经》《金土地》《乡村发现》等已经在观众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但在农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农业电视节目同新闻、娱乐、文艺节目相比,仍然因为拍摄制作水平不高,精品不多而难以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农业节目?在农业节目本身来讲,要做到以下几点:定位准确,编排精心,选材上要思路开阔,视角广泛,贴近生活,节目形式方面要能脱颖而出,摈弃说教,最好能将内容以轻松、娱乐的方式表现。 农业类节目最主要的观众就是农民,所以在节目选材方面我们必须深入调查了解农民的需要及心理,找准农民感兴趣的方面,同时还要考虑农民的作息时间和接受能力,内容既不能太深也不能没什么作用。农业类节目要给农民群众一定的话语权,能够表达农民的情感,反映农民的思想,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关注。 当然,农业类节目要想扩大影响范围,就要从多方入手。我们的主持人不仅要在电视上会说,最好的方式是能够到农村去真实感受一下农民的生活,收集一些农民的需要,做节目时才能更好地表达。农业类节目现在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如果能够了解农民所需,开拓思路,转换视角,准确定位,塑造自己的品牌,那么农业类电视节目就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变“制作”为“经营”,增强市场意识做好节目经营 农业电视节目的“市场”有两个:一是农村收视市场,一是节目市场。节目只有赢得了观众,才能最终赢得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电视节目首先要有“精品意识”。农业电视节目不能一味地“土”,而应该讲究包装,树立品牌。湖南电视台《乡村发现》(2009年后改名为《发现》)、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广东电视台《摇钱树》、吉林电视台《乡村四季》等栏目,由于机制放开,在栏目内赋予广告时间,一年下来除了保证栏目生存的费用外,还可上缴一部分。同时还需重视节目的营销、策划,通过各种活动宣传自我形象,提升栏目知名度、扩大栏目的社会影响力。对农电视不只是制、播节目,还得用企业市场营销的理念经营节目。 面对节目社会化程度提高的背景,农业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应该把目光转向更广阔的领域,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走产业化之路,由单纯的农业电视节目衍生出更多的节目制作机构、农业报刊、农资销售公司、培训机构,把节目制作成书籍、杂志或者社教、专题、文艺、影视、科普等多种形式的VCD或DVD 音像制品出版发行,使节目增值,在扩大传播效果的同时促进创收。这是一个层次,还有一个层次:线下产业拓展,将服务范围从技术、理念、信息服务做到一对一的产品生产、产品代理、产品销售,立体式全方位服务广大农村朋友,从而实现农业节目线上线下的经营创收。 农业电视节目创新,是新媒体发展时代的需要,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业电视节目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融合、创新、经营农业电视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成为我国未来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随着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力度的不断加大,对农传媒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对在农村有着广大受众群体、影响力最大的电视传媒,它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村村通工程普及,当城镇和农村的差距越来越小,当农村地区被新媒体渗透时,电视农业路在何方呢?先来看下面这条统计数据。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CNNIC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86亿,与2014年年底相比增加800万。此外,2015年上半年,手机支付、手机网购、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达到2.76亿、2.70亿和1.68亿,半年度增长率分别为26.9%、14.5%和25.0%。这条信息告诉我们了几点:第一,新媒体普及速度和网民的自主加入意愿比我们想象中更快更强烈;第二,中国农村网民的数量和增长速度相当可观,未来潜力不可估量;第三,手机网民及手机各种支付的数量飞速发展,这其中农村数量不在少数……毋庸置疑,新媒体已经给我们传统媒体以巨大的冲击,电视农业节目必在其中。那么曾经在农村地区稳扎稳打的农业电视节目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变“推”为“抱”,加快速度与新媒体融合目前,传统媒体的转型以及与新媒体融合,不能简单理解成是渠道向平台的反向入侵。媒体融合时代的主题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个媒体都长成影响力巨大的超级怪兽不可能也不现实,在媒体新旧融合中,传统媒体要深刻认识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并调整相应的策略:第一,在提升渠道广度基础上增加自身平台宽度;第二,要善于借力于大平台或与有助提升自身实力的其他平台或渠道合作;第三,平台的扩大,不局限于网络。具体到农业节目,在保障好电视节目制作的同时,增加平台宽度,利用手机APP,将节目内容放置网络平台同步播出,或借力将视频放置影响力大的网络平台,一个产品多处展示,多渠道宣传,让农民朋友多渠道获取,让新旧媒体坦诚拥抱,你借平台,他借内容,各取所需。媒介融合给农业电视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节目的播出平台增加,视音频的播放载体不再仅局限于电视机。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卫星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不断崛起,与传统电视一道呈现出丰富的融合特征。人们看电视的行为也日益由原来的家庭式、固定式收视向个人收视、移动收视等多样化方式演进。非线性传播、互动性、跨平台、个性化,是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节目最突出的特征。媒介融合使得农业电视节目的传播形态由原来的线性传播向非线性传播演变,观众收看更为方便,反馈更为快捷。媒介融合环境下的电视节目以在线观看、视频下载、网络直播或者互动娱乐等形式为主,在许多层面实现了对传统电视节目的超越,因而在满足受众需求方面显现了相当的优势。目前,我国农业电视节目的网络化工作已经初步完成,及时发布节目信息,开通互动平台,让网络成为农业电视节目和城乡观众沟通的重要桥梁。吉林电视台的乡村频道、山东电视台的农科频道、河北电视台的农民频道等专业频道,以及优秀农业电视栏目,如荆州电视台的《垄上行》、湖南卫视的《乡村发现》、贵州电视台的《我们农民工》、北京电视台的《京郊大地》等,大都可以进行网上直播、点播和信息互动,网络已经成为农业电视节目对外传播的新渠道。中央电视台还设置了CCTV社区、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设置了广视互动论坛,为观众的反馈、评论提供数字化社区服务平台。 记者所在的洛阳广播电视台的《金色田野》栏目快速与新媒体融合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金色田野》栏目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每期播出的节目在微博微信中提前预告,重点内容视频展示,起到了推广助力的作用。二、变“怯”为“信”,提升质量打内容为王牌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公信力和精英文化,在于实力雄厚的内容制作团队,这不是一般的网络媒体能够具备和获取的。所以,不要“怯”新媒体的席卷而来,要“自信”于自身的实力,只要做好节目内容就能增强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竞争力。目前,一些农业电视节目像《致富经》《金土地》《乡村发现》等已经在观众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但在农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农业电视节目同新闻、娱乐、文艺节目相比,仍然因为拍摄制作水平不高,精品不多而难以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农业节目?在农业节目本身来讲,要做到以下几点:定位准确,编排精心,选材上要思路开阔,视角广泛,贴近生活,节目形式方面要能脱颖而出,摈弃说教,最好能将内容以轻松、娱乐的方式表现。农业类节目最主要的观众就是农民,所以在节目选材方面我们必须深入调查了解农民的需要及心理,找准农民感兴趣的方面,同时还要考虑农民的作息时间和接受能力,内容既不能太深也不能没什么作用。农业类节目要给农民群众一定的话语权,能够表达农民的情感,反映农民的思想,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关注。当然,农业类节目要想扩大影响范围,就要从多方入手。我们的主持人不仅要在电视上会说,最好的方式是能够到农村去真实感受一下农民的生活,收集一些农民的需要,做节目时才能更好地表达。农业类节目现在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如果能够了解农民所需,开拓思路,转换视角,准确定位,塑造自己的品牌,那么农业类电视节目就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三、变“制作”为“经营”,增强市场意识做好节目经营农业电视节目的“市场”有两个:一是农村收视市场,一是节目市场。节目只有赢得了观众,才能最终赢得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电视节目首先要有“精品意识”。农业电视节目不能一味地“土”,而应该讲究包装,树立品牌。湖南电视台《乡村发现》(2009年后改名为《发现》)、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广东电视台《摇钱树》、吉林电视台《乡村四季》等栏目,由于机制放开,在栏目内赋予广告时间,一年下来除了保证栏目生存的费用外,还可上缴一部分。同时还需重视节目的营销、策划,通过各种活动宣传自我形象,提升栏目知名度、扩大栏目的社会影响力。对农电视不只是制、播节目,还得用企业市场营销的理念经营节目。面对节目社会化程度提高的背景,农业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应该把目光转向更广阔的领域,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走产业化之路,由单纯的农业电视节目衍生出更多的节目制作机构、农业报刊、农资销售公司、培训机构,把节目制作成书籍、杂志或者社教、专题、文艺、影视、科普等多种形式的VCD或DVD 音像制品出版发行,使节目增值,在扩大传播效果的同时促进创收。这是一个层次,还有一个层次:线下产业拓展,将服务范围从技术、理念、信息服务做到一对一的产品生产、产品代理、产品销售,立体式全方位服务广大农村朋友,从而实现农业节目线上线下的经营创收。农业电视节目创新,是新媒体发展时代的需要,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业电视节目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融合、创新、经营农业电视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网址: http://zgxcfx.400nongye.com/lunwen/itemid-25211.shtml


上一篇: 黄牛皮肤疱疹病毒感染的报道
下一篇: 畜牧与动物医学论文_中草药添加剂的作用特点及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中国乡村发现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